close

內容來自sina新聞

評論樓市又到調控博弈關鍵期

  樓市整體觸底格局已經出現,房地產調控再次面臨博弈關鍵期,"救"意味著房地產調控再次陷入越調價格越高的怪圈,"不救"意味著經濟要接受考驗。

  日前剛剛上任的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對於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形勢給瞭一條救市途徑,就是要千萬百計地消化庫存。據一位參加會議的建設廳廳長解讀,各地 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出臺平穩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其中庫存量較大的地方要千方百計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積、加強房地產結構調整、完善房地產項目周邊配套設施、加快 行政審批速度等。

  而陳政高表態前,地方政府早已經在"解除限購政策上"費盡瞭心思,從6月中旬沈陽解除限購一日遊,到呼和浩特真正解除限購,在短短的一個月間已經有29個城市對此前嚴格執行的限購政策進行瞭調整,甚至不少城市的限購條件如同虛設。

  但是在市場人士看來,無論是住建部的千萬百計地消化庫存還是地方政府的解除限購尚不足以讓市場重振,從2008年的4萬億元救市,到2013年的差別信貸鼓勵首套房貸款,"錢"才是解決樓市問題的關鍵所在。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則認為,目前的"救市"不痛不癢,市場信號作用比實際效果大,隻是在限購、土地門檻等方面做文章,而更為重要的資金層面、銀行貸款,地方政府還是有心無力,尚無所作為。

  根據國傢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房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下調的城市達到瞭55個,二手房價格環比下調的城市達到瞭52個,四大一線城市全部淪陷,全國樓市整體呈現出底部特征。

  其實自2004年"8·31"土地出讓變為招拍掛之後,房地產業幾乎年年在出新政策,國六條、國八條、國四條、國五條等層出不窮,但是市場卻一 直陷入越調房價越高的怪圈之中。此時恰逢市場再遇危機,是狠心堅持剪除掉房地產對於經濟的綁架;還是繼續維持依靠土地財政房地產開發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畸 形模式呢?

  救市者認為,房地產業是中國支柱產業之一,房地產市場決不能崩盤,房地產企業完蛋瞭,就會給中國經濟造成一系列的問題,銀行、地方政府和開發商 的特殊三角關系鏈決定瞭樓市一損俱損的現狀;而不救者則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如果想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擠壓出累積的泡沫,人為中斷行業的調整隻會埋 下更大的隱患,必然引發更劇烈波動。

  在筆者看來,救與不救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已是必然,在過去的半年中,我們看到以萬科、恒大、萬達等千億房企為首的第一軍團依然大步向前直指 2000億元門檻,而出現問題的往往是中小房企,這樣即使救市瞭,未來這些企業依然面臨被淘汰。從世界發達國傢發展歷程來看,目前房地產的集中度並不高, 行業整體處於"工業時代",與最終成為金融服務業還有極大的差距,因此讓市場成為決定房企命運和中國樓市走勢的操縱者更為合適,長痛不如短痛,樓市問題交 給市場吧。

  信用卡申辦條件



新聞來源http://dl.house.sina.com.cn/news/2014-07-2土信貸新北平溪土信貸3/0840283127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len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